近日,文化部办公厅公示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湖州市共有4人上榜,分别是许丽娟、顾明琪、杨森芳和郑福年,快来看看这些民间高手都有啥绝技!
湖剧代表性传承人:许丽娟
1933年,许丽娟出生于湖州,自幼受家庭熏陶,酷爱戏曲,18岁便跟随父亲唱湖州曲艺。她音色圆润,扮相俊美,表演细腻动人,深受观众欢迎。从艺40多年,许丽娟塑造了很多经典的人物形象,她曾主演过《百花台》中的李文俊、《毛龙吊孝》中的毛龙、《珍珠塔》中的方卿、《玉龙太子》中的玉龙、《白蛇传》中的许仙、《庵堂相会》中的陈宰庭、《玉莲环》中的赵云卿等。
退休后,为了传承湖剧的优秀传统,她不顾自己年事已高,开始收徒弟、办讲座、排练新节目。“只要有人愿意学,我就愿意教。我最大的梦想是湖剧这个地方剧种能够代代相传。 ”许丽娟说。
蚕丝织造技艺(辑里湖丝手工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顾明琪
顾明琪祖居南浔镇辑里村,1963年毕业于吴兴一中,此后在家务农,向父母学习辑里湖丝的缫丝工艺。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其祖父一代就以养蚕缫丝技艺为生,其父母后来更是成为辑里村有名的养蚕缫丝技术能手。
顾明琪正在演示绝活——索丝,此项技艺已几近失传!
经过多年琢磨,顾明琪娴熟地掌握了传统缫丝的全部技艺,包括剥茧、挑丝、抬头、压轴、卷绕等工序,抽出的蚕丝洁白如雪,且粗细均匀。顾明琪已收其儿子儿媳为徒,把传统的湖丝技艺一代代传承下去。
灯舞(上舍化龙灯)代表性传承人:杨森芳
安吉县梅溪镇上舍村的化龙灯起源于民间闹春灯舞,迄今已有200多年历史。聚宝盆变龙头,9盏荷花灯变龙身,蝙蝠灯成龙尾,寿桃灯化龙珠,12只花瓶灯翻开成云,合拢为瓶……花灯在舞动间仿佛化成了一条具有强烈生命力的彩龙。
16岁那年,杨森芳第一次跟随父亲到杭州表演舞龙,漂亮精致的化龙灯让人眼前一亮,表演赢得了满堂彩。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化龙灯沉寂了下来。直到1991年,化龙灯被推荐参加湖州丝绸文化节表演的消息传来,安静了很久的上舍村蠢蠢欲动。回忆、梳理、加工、改进……作为这项技艺的复原者之一,杨森芳让化龙灯成功走出上舍村,去了天安门,还出了国。
如今,除了闹春拜门,各地文化表演的舞台上也能经常看到化龙灯了。杨森芳虽然不再舞龙,但依旧会在自己家中做做龙,教一下其他愿意学的后辈。
绿茶制作技艺(紫笋茶制作技艺):郑福年
郑福年的老家房子背后就是长兴水口顾渚山,山上全是茶树。16岁开始,郑福年在父亲的教导下正式学习手工制茶,到31岁时才熟练掌握这门技艺。
上品的紫笋茶从采摘到成品,要经历14道工序。郑福年的紫笋茶制作方法分炒青、蒸青、茶饼3种,其中蒸青突破了传统炒制茶叶带出的火香味,保持了紫笋茶原有的天然清香,可谓“独门秘籍”。近年来,郑福年配合长兴县紫笋茶文化研究会,开展丰富多彩的紫笋茶制作技艺传承和普及活动,所培养带领的徒弟已基本掌握制茶技艺。
据了解,截至目前,湖州已有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7名,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6名,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66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