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湖南卫视播出的《少年说》,有这么一段挺让人深思的。
一位女孩儿站上天台,对楼下的妈妈喊出了深埋心底的一句话:
"为什么我的努力你从来看不到?" "孩子不是只有别人家的好。"
孩子哭得梨花带雨,她的妈妈呢?
平静如常,带着我吃盐比你吃米还多的理性说:
"我都是为你好" "我知道我一直在不断地打击你,因为我认为在你的性格里,你要不打击,你可能就,有点飘"
显然,这位妈妈听不进去孩子的情绪诉求,非常自信地坚持自己的教育方式。
有关调查显示,在家长最关心的家庭教育项目中,孩子的情绪情感只占11.93%。家长对孩子情绪的忽视,可见不只是上面这一位家长的问题。
孩子的情绪不但没有在父母那里得到安慰和包容,反而是一通批评,或许有一天他会带着所有的委屈和多年来积累的情绪,走向自我毁灭之路。
父母似乎从没想过,孩子激烈的情绪,不是无理取闹,只是想让你知道,我需要你。
成绩低了受到指责,没有鼓励, 成绩进步了,没有表扬,因为骄傲使人落后。 至亲之间,表扬与肯定就这么困难吗?父母的尊严难道比孩子的情绪诉求更重要吗?
我相信大多数父母都是一心为孩子好,之所以夸也不是,骂也有错,缺乏的是批评和表扬的方法,方法不当,容易好心办坏事,矫枉过正。让我们来看看都有哪些具体的方法吧。
批评责备,需要讲究方法 许多时候,家长因为孩子犯了错而责备孩子,但孩子不仅不反省,还会唱反调,这都是因为批评本身不到位造成的。这里的不到位并不是说力度不够,而是针对性不强。有时责备到最后,家长都忘了是因为什么而吵孩子的。
01
批评孩子时,不针对人格和性格
“你怎么这么不小心?” “你怎么总爱撒谎?” “你那本书不是该还了吗?怎么这么粗心大意?一点诚信都没有,不会又给忘了吧?”
这些例子都不少见,常常出自家长的无意之口,但这些话语,往往会冒犯孩子的人格和性格,造成不好的后果。用这种方式责备孩子,不但不会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反而会让孩子对自己产生种种怀疑:
“是不是我真的很健忘?” “我好像真的很爱撒谎。” “难道我是个没有诚信的人?” “也许我是个坏孩子。”“爸爸妈妈不喜欢我这样的孩子。” “我是一个什么也做不好、很没用的人。”
这些话,父母们切记不能再说了。那么实在要批评孩子时,该怎么处理呢?
02 批评要就事论事
我们完全可以在针对孩子的错误进行批评指正的同时,兼顾孩子宝贵的人格和性格——只要就事论事就可以了。
就算孩子借了别人的书没有及时归还,家长也不必唠叨个没完,一味地责备孩子。 “咦?你不是说这本书已经过了还书日期吗(情境)? 说不定你的朋友等着急用呢(情境)。 我是担心(情绪)如果违背了约定,会在朋友之中没了信用。 借来的书还是按时还给人家好(希望)。”
如果针对事情本身来分析,既不用训斥也不用非难,孩子便能领悟到自己的失误了。这种方式的批评,有助于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给孩子一个台阶下,指出正确做法的好处与错误做法的后果。这样的批评便不再让孩子垂头丧气,而能让孩子有所突破和成长。
|